数字校园研究背景: ■ 在 2000 年,教育部决定从 2001 年开始用 5-10 年的时间,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,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,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; ■ 在 2007 年,教育部在继续支持各类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同时,在拟定的《2008-2012 年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》中,将“教育信息化”作为一个独立专题,进一步促进校园信息化的深入、 健康、科学发展; ■ 在 2010 年,教育部在发布的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(2010-2020 年 )》中 指出: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,必须予以高度重视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 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,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; ■ 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如何,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 水平。同时,一些深层问题和矛盾逐步暴露,校园信息化的内涵、发展规律、管理体制、 运行机制、建设模式等仍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。
数字校园建设原则:
统筹规划原则 统筹全局的规划加以指导,规划时不但要着眼整体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, 而且要考虑到整个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。 因地制宜原则 结合学校现有的情况,整合优化现有的资源,突出学校个性化管理,尽可能节约学 校信息化经费的投入。 注重实效原则 注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,深入学校的主流业务中,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, 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,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,通过软件发挥硬件的价值。
学校面临的问题
■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,重设备采购,轻软件投入,缺少应用软件的支持,且现有应用软件 考虑学校的个性化差异较少,与学校实际管理偏差较大,以致使用率低,硬件未能发挥应 有的作用; ■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,系统性、长期发展考虑不够,大多是局部建设,缺乏统一的接口和 标准,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,数据重复冗余、利用率低,没有形成综合统一的信息门户, 导致师生获取信息困难,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; ■ 学校普遍推行了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,但大多数学校都缺少一套科学的、操作性强的 绩效评价标准,同时缺少数据的支持,很难说服教师; ■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还是采用人工方式,效率低下,且容易出错,同时分析方法单一,缺少 对班级学生人数、水平等客观条件的修正补偿,分析方法很难全面反映实际情况; ■ 新课改使学校工作变得复杂而繁重,学分认定、学生选课与分班、学分分析、综合素质评 价等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实施起来,实现满足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目标; ■ 学校缺乏与家长联络的网络平台支撑,学生成长记录,考试成绩轨迹记录不全,以致家长 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与学习成绩分析,家校结合互动不够; ■ 学校的文档、图片等资料很多,但由于没有很好的管理系统,导致资料管理混乱,有些资 料会随着人员岗位的变动而丢失,有用资料的使用率低、准确性和共享性差; ■ 学校后勤管理非常繁杂,大部分学校没有数据管理系统,缺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,对资产 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缺乏数据支撑,对采购计划缺乏有效指导,导致过剩采购而浪费或采购 不及时影响工作。
我们的优势
■ 有一个经验丰富、视野开阔、团结务实的管理团队,带领公司快速健康的发展,通过 不断改进提高,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,实现客户的梦想;
■ 有一支高学历、高素质的研发队伍,80% 为硕士研究生学历,通过规范、细致的产品 流程与质量管理、用户需求管理,确保软件产品安全可靠,功能实用、操作方便;
■ 有一支业务精通、服务周到的专业服务队伍,遵循软件即服务的服务宗旨,通过提供 优质、快捷的服务,保障软件在学校轻松使用,实现软件价值的最大化;
■ 个性化的软件定制,软件为学校管理服务,将学校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到软件中,开 发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工具;
■ 系统统一的基础平台设计,满足学校未来应用扩展需要,科学的产品版本控制,实现 了软件产品的无代演进,成为学校应用的常青树;
■ 提供全面、科学的数据报表,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,使学校管理从“粗放型”向“精 细型”转变;
■ 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系统,集中用户管理,统一权限管理,整合学校现有应用软件, 消除学校信息孤岛,实现用户单点登录。

为迎接数字校园发展新趋势,打造中国教育管理软件第一品牌,实现三年进驻千家校园 蓝图,自 2012 年 1 月 1 日,东方博冠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数字校园 3+n 计划, 即一个窗口、一个通道、一个平台和 n 个应用。 数字校园 3+n 计划理念是分阶段、可量化、高集成、重实效。 数字校园 3+n 计划内容包括: 一个窗口:门户网站; 一个通道:校讯通; 一个平台:综合管理平台; n 个应用:网上阅卷系统、校园一卡通系统、课堂录播系统、校园监控系统、校园广播 系统、视频会议系统、教育博客、数字图书馆、教学资源库、教学试题库、心理健康测评系 统、体质健康测评系统、数字实验室等应用系统。

|